《南京财经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023年度南京财经大学十项大事

   期次:第349期      查看:11   



  一、聚焦“学思践悟”,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第一时间成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及办公室。召开动员会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会议13次。出台专题读书班、大兴调查研究、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实施方案32个。分2个阶段、集中7天时间举办党员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围绕8个专题开展集中研讨。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专题讲座3次。发布“党员学习日”主题15次。在全校范围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大讨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赴基层讲授党课和思政课40余次,领办调研课题13个,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近150次,其中解剖式调研15次,形成高质量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报告1篇。中层领导干部领办调研主题222个,开展调研近1300次。明确专项整治项目25个,制定整改措施124项,完善相关制度27个,校级层面25个大类问题分2批次全部完成销号。组建督导检查组,开展督导检查4轮。编印工作简报22期。2期全省主题教育简报报道我校主题教育特色亮点工作。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媒体发表报道61篇。召开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省委主题教育办和省委第十九巡回指导组先后11次到校指导工作。在全省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学校主题教育开展情况受到信长星书记大会点名表扬。
  二、践行初心使命,学校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根据省委统一安排部署,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并经省委研究通过,学校领导班子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学校第四次党代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总结了自2018年以来全校上下凝心聚力、改革创新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宝贵经验,分析了学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南京财经大学新一届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和党委领导班子,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南京财经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关于党委工作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南京财经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关于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确立了“三步走”奋斗目标,明确了大力弘扬“四敢精神”和“南财精神”、持续深化“四大特色”工程、坚持“五大发展战略”和实施“九大行动”的未来五年总体发展思路。
  三、强化政治引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开展常委会第一议题专题学习22次,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顺利完成中层领导干部、科级领导干部和基层党支部换届工作。推行“党建+”融合工作机制,实现学院和部门党建联盟全覆盖。融合推进学生党支部政治辅导员领航计划、教职工党员结对学生宿舍行动以及“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政治辅导员共计参与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126人次,讲党课92人次,指导支部工作139人次,与支部学生党员谈心谈话196次。与新疆尼勒克县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获全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2个。获全省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2个。《人民日报》专题报道我校党建特色亮点工作。1人当选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4人当选省十三届政协委员,1人当选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1人获评民革中央“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1人获评致公党江苏省委“合作共建”先进个人。获民建中央理论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获各民主党派省委、省直工委集体奖1项,个人奖项8项。获全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全省教育系统统一战线主题征文和案例征集“二十佳优秀征文”1项、“三十佳优秀事迹”1项、“重点推荐案例”1项。获高校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艺术教育中心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学校获评“江苏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优秀单位”“江苏省教育信息工作表扬单位”。获批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1个工作室获批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学校获首批“南京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获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1项。学校获“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连续四年获全省“两红两优”全部类型荣誉表彰。1份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获评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全省仅10份报告获此荣誉。成立全省首个高校“学校社会工作站”,建成社区党建联盟工作站12个,“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效获省高校网络思政“金微课”评比一等奖。开展“南财公开课”、“彳亍沙龙”读书会、第五届学霸笔记评选展示、冬季免费“暖心早餐”等10余次特色促学风活动。1名辅导员获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获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案例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考核A等高校。强化“校-院-班-寝”四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建设,举办各类心理辅导咨询活动100余场,获评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优秀集体”。
  四、瞄准一流目标,学科建设水平稳步攀升。“农业科学”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5‰。“一般社会科学”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成为我校第3个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11个学科上榜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其中,应用经济学排名全国第13、全省第1。4个学科上榜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排名全球第50位。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文科实力评级”中获评A等级,实力排名全国69,位列全省第5。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20个专业被评为A。3个学科获批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四期项目立项。顺利完成“十四五”省重点学科中期检查,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评“优秀”。获批2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顺利完成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中期自评工作。开展高水平学院遴选,确定高峰学院5个、高原学院5个、培育学院6个。新一轮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推进有力。
  五、深化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财经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程双元’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全省高校研究生教育综合评价中,成绩和排名再获提升。获批省级研究生教改重大课题1项、重点课题1项。获批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147项,学校资助项目经费132.3万元。获省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大赛及学术创新论坛3项。新增省研究生产业教授11人,新增数位列全省第一位。新增省研究生工作站14个,新增数位列全省第二位。10篇论文获评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2篇案例入选国家级及国际知名案例库。作为主要参与单位,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9门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新增2个备案本科专业、1个辅修学士学位专业。获批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点。获批1个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获批2个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获省普通高校本科团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3项,单篇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获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学校获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目标管理优秀等次”。
  六、坚持“五育并举”,竞赛获奖全面开花。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60余项,其中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星系”级作品奖1项,首次实现所有赛道奖项全覆盖,获奖层次和数量均实现重大突破。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银奖2项,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铜奖4项。获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项。获“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演训活动总决赛特等奖1项。获“科云杯”全国大学生财会职业能力大赛冠军。获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学生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获“国地杯”全国大学生自然资源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获“福思特杯”全国大学生审计精英挑战赛本科生组一等奖、研究生组二等奖。获“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研究生组)全国总决赛三等奖3项。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提名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获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获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全国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大赛二等奖1项。获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全国总决赛季军。获全国本科院校税收风险管控案例大赛二等奖1项。学生获省级以上荣誉称号40余项,其中1个团支部获评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1人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1人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获“全国高校基层就业卓越奖”,1人获评省“最美大学生”,1人获评省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十佳研究生”。获省级文艺竞赛奖项20余项,其中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特等奖10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获奖层次和数量再创新高。8件作品入围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入围数量位居全省第1。获评“省优秀大学生艺术团”3个。联合栖霞区人民政府、仙林大学城管委会共同举办首届创意市集,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原创大型舞台话剧作品《满仓》获江苏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立项。获体育赛事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13项,其中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1银1铜、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2银、中国大学生羽毛球比赛冠军1个、全国软式网球锦标赛学生组男子亚军1个。
  七、聚焦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建设亮点纷呈。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6人次。继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后,再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2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获批农业农村部“神农英才计划”青年英才,1人入选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1人获“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学杰出成果奖”,1人获“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1人获批江苏特聘教授,9人(含1个团队)获批江苏高校“青蓝工程”,1人获批南京市杰出留学归国人员,1人获批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创新项目择优资助。2人入选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1人入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人入选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教师获省级以上教学奖励30余项。2人入选江苏省教学名师。获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3项。获“领航杯”教师信息素养比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省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首届中国高校财经慕课联盟“同课异构”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省第二届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省团干部思政技能大比武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第二届江苏省高校艺术教师基本功展示单项奖一等奖及个人全能三等奖。1人获评ACCA年度优秀专业指导教师。1人获评全国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1人获评“江苏普通本科院校榜样教务员”。1人当选南京印社社长。2人获评省优秀美育管理工作者。获全国软式网球锦标赛男子双打冠军,全国软式网球冠军赛男子单打冠军、男子双打冠军、混双第三名。
  八、发挥优势特色,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成效再上台阶。获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36项(重点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重点4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4项(立项总数位列全省第六),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22项(重点4项),江苏省科技厅项目16项(杰青1项、重点4项),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社重大项目3项,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项目3项,江苏艺术基金一般项目1项。学校教师发表高水平中文期刊论文329篇、外文期刊论文621篇,在美国经济评论、Nature子刊、管理科学等顶尖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获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获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1项成果获国家级领导批示,4项成果获省主要领导批示,7项成果获省部级领导批示。1项全国政协提案相关建议被科技部致专函采纳,3项成果被全国政协采纳,1项成果被民盟中央采纳,1项社情民意信息被民建中央采用。“江苏现代财税治理研究院”入选省重点培育智库。“江苏粮食安全治理研究基地”获批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全年承担各类横向委托研究课题177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项。获批授权专利56项,完成专利转化7项。学校入选首批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教育培训基地、国家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第二批培训机构。完成100余个非学历教育培训任务。
  九、拓展对外合作,开放办学水平有力提升。与梅西大学共建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院。举办“开放经济与产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数字商务国际研讨会、第六届新制度会计学国际研讨会、第六届新兴市场会计与财务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届管理前沿与创新国际年会等系列国际学术会议。成功承办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学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实施单位”“江苏省涉外管理先进单位”“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江苏省质量管理协会、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市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南京分所、江苏大众书局图书文化有限公司、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共建。成立6家校友会。顺利完成教育发展基金会和校友总会换届工作。新签订16个捐赠协议。
  十、用心服务师生,支撑保障提质增效。完成学校新一轮章程修订工作,系统推进学校各项综合改革,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制度保障。出台学校财力建设方案,努力实现学校收入持续增长。进一步健全学校内控机制,扎实做好包括学校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在内的各类审计整改工作,推动反馈问题彻底整改,见底清零。建立“纪监巡审督+专项工作”联动工作机制,落实十项重点工作动态督办机制,着力推动工作落实落地。学校获评“省级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高校”。连续三年获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优秀”等次。学校加入全国财经高校图书情报专业委员会,积极引进联盟共建共享资源。出台《档案管理办法》,持续推进档案管理制度化和档案服务信息化。顺利完成仙林校区安防系统升级、学生宿舍维修、西苑片区雨污分流、空气能改造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体育场馆、人才交流中心、图书馆球体等维修改造工作。持续推进智慧教室建设,完成常态化录播系统建设,覆盖学校180间教室、81间教学实验室。全面完成仙林校区安保系统升级改造工作。完成仙林校区教工餐厅社会化运营改革,学校教职工纳入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广大教职工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

南京财经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154次访问,全刊已有1830031次访问